编者按
“巷陌笙歌”取自宋诗人柳永《洞仙歌·佳景留心惯》,有笙歌巷陌,绮罗庭院。老作家柯灵先生说过“巷,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,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。”扬州素有“巷城”之称,那有名有姓的五百多条老街巷犹如一根根毛细血管。构成了扬州的城市肌理,犹如一本册页,有书有画,处处锦绣文章。
地名,人类文明足迹的标识。
扬州每一个地名,
都见证着这座古城历史变迁,
蕴含深厚的人文积淀,
如同镶嵌在扬州古老史册上的珍珠,熠熠生辉。
月上柳梢头
人约黄昏后
平山堂上的欧阳修应该料想不到,时隔近千年,他个人的情愫竟与扬州这座城市的群体生命情味有着别样的契合。那份浪漫依然,只是凄美的情感叙事,早就换成了悠然、安闲、快意、美妙的人生体验和生活意韵。明月湖,便是这种情味与意韵最典型的所在。
天下三分明月夜,二分无赖是扬州。或许这便是“明月湖”的由来。
明月确是这座城市心尖上的朱砂痣,它是过去的荣耀,更是今日的信心。
2002年开挖,2007年命名的明月湖,便将这粒朱砂痣定格在现代扬州大动脉,文昌路的西端,从无到有,从传统走向现代,明月湖向所有的来客展示着一座现代城市的新逻辑。
明月扬州最宜居,于是它孕育成了动静相宜、文体互动、商居兼融的诗意栖居。
明月扬州最人文,于是它串联起了运河城市的文脉。大剧院、双博馆、音乐厅、美术馆、图书馆、国展中心,一个个文化场所,回应着历史,对接着未来。
明月湖像一个绿肺,它正吐纳出生态、宜居、浪漫、多情的幸福模式。明月湖也像一颗朱砂痣,将曾经的荣光别在胸前,正点亮开放、包容、多元、诗意的扬州文化新符号。